據估算,電腦和電視機中塑料的平均重量比例約為23%~25%。目前,面對國內大量廢舊電子電器產品,很經常的處理方式是被人隨意丟棄,即使進行回收處理,也主要是“小作坊”的形式,而拆解方法仍是原始的手工操作,拆解的部件被隨意放置。很多可利用的塑料產品被簡單處理,甚至被丟棄。也有很多廢舊產品直接被當作垃圾送進了填埋場。在這些遺棄的塑料中,含有大量聚氯乙烯(PVC)。PVC是嚴重污染環境、有害人體健康的塑料品種之一,一旦燃燒會產生二英和呋喃,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,目前在很多領域已經不再把PVC當作原料,轉而使用其他聚合材料代替PVC,如PE、PP、PU、ABS等。由于大多數聚合物的阻燃性遠遠低于PVC,為此,通常會在塑料配方中加入阻燃劑,一般是含溴元素的有機化合物,如聚溴化二苯醚(PBDE)和聚溴聯苯(PBB),這類阻燃劑會干擾人體的內分泌,損害人體的神經系統。因此,對電子垃圾的不恰當的處理,一方面會造成大量的環境污染;另一方面,大量的可再生塑料被丟棄,也浪費了寶貴的資源,讓人感到可惜。相反在日本,已經先后建成了380家電子垃圾規范化回收可再生工廠,目前,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的回收率已經達到77%~78%,并且回收后再生的產品的成本只有新產品成本的1/10,既節省了資源,又創造了效益。
在我國,雖然已經有《電子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》、《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》、《電子垃圾回收利用法草案》等法律法規的相繼出臺,但仍缺乏一部統一的循環經濟法來配套管理,這使得許多具體問題仍然難以協調解決,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也得不到完善,這在很大程度上為當前國內小作坊式的處理模式的存在,提供了土壤。